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商洛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生用"行走的地理课堂"扎根商洛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2025-04-03 点击数量:

为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教育的社会职能,2025年3月,建工学院地理学基础教育团队通过“科普活动进中小学和基础教育一线名师进课堂”活动,助推高校与基础教育相互赋能。

治沙精神润童心:情景课堂传承绿色使命

3月26日,地理科学博士房舒领衔的科研团队赴商洛市小学和商州区第六小学,以“瀚海春风——石光银的绿色希望之旅”为题,为两校师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文明实践课。团队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们展示了石光银带领村民治沙的艰辛历程与感人事迹。同时,团队向参会师生介绍了本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及应用案例,激励广大师生投身环保事业,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土壤科学进校园:实验剧场激活环保思维

3月26日下午,在商洛市小学和商州区第六小学,房舒博士带领由曹薇、姜亿冉、杨朝云、王文睿、高庆欣等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土壤奇妙旅团”,开展了《土壤重生记》科普情景剧活动。活动以新疆农民买买提改良盐碱地的案例为背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土壤科学家如何帮助农民改善土地质量。团队设计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土壤改良技术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们直观了解土壤改良的科学原理。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小学生积极互动,通过问答和实验操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实验+话剧”的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生态研学促成长:实地教学培育家国情怀

3月29日,地理科学专业杨维鸽博士带领马秀梅、汤李华、李亚宁、任桂英等秦岭研学旅行社团成员,组织商洛市150余名小学生赴丹凤桃花谷,开展“保护环境,拥抱自然”主题研学活动。杨维鸽博士通过实地讲解和互动实践,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及其危害。学生们沿途考察了园区内的各种生态工程:在主沟道认识了石坎梯田和排水沟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看到了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措施;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观察了各种防护工程和经济林种植。此次研学活动创新采用“行走的课堂”形式,让大学生和小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大学生通过讲解科学知识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小学生则在实践中培养了环保意识,实现了“双赢”的教育效果。

校校互动实践名师课堂共育卓越师资

为提升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班级管理能力,不断优化“大学-政府-基础教育学校”合作机制,3月27日,陕西省优秀班主任、商州区九年制学校副校长吴志强走进课堂,为地理专业学生做了题为《班级管理的魔法解密》的专题报告。

结合自己近30年一线教育管理经验,从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自主化管理等三个维度,吴校长讲到,班级管理应坚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通过制定班级事务承包制方案、搭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此外,他还分享了商州区九年制学校日、周、学期及年管理细节和监督检查和反馈系统等创新方法,并以学校的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化解班级矛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交流环节,现场学生围绕教育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踊跃提问,吴校长逐一解答,并强调:“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爱与责任,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反思,在规范与包容之间找到平衡点。”吴校长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为师范生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教育经验。

学院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卓越地理教师培养为目标,通过深化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机制,真正实现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助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助力师范生成长与能力提升,最终落脚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文/图 房舒 杨维鸽 编辑/王鹏举 审核/王霄飞)